为加大蚊媒消杀力度,全方位、无死角清理蚊媒孳生地,有效控制蚊媒密度,积极预防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大通速配,8月7日,清远市卫生强市建设和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发布《关于进一步强化全市统一防蚊灭蚊爱国卫生运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决定(8月8日至10日连续三天,每天上午7-9时、下午5-7时)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统一防蚊灭蚊爱国卫生运动。
《通知》要求:广大机关企事业单位、村(社区)、小区、厂企商户和家庭个人要做好环境卫生整治、翻盆倒罐清积水、清除蚊虫孳生环境,确保全覆盖、无死角,有效切断蚊媒疾病传播途径,保障全市公共卫生安全。
机关企事业单位:充分发动干部、职工开展本单位卫生大扫除,带头做好单位卫生环境清理,对所辖区域加强巡查,对分管行业督促指导开展统一灭蚊。
厂企:充分发动员工深入参与爱国卫生统一行动;落实“门前三包”,清理办公区、企业厂区及周边环境卫生,确保无垃圾杂物堆积、无废弃容器和积水,加强消杀灭蚊。
村(社区)和物业小区:开展环境卫生大扫除,重点清除垃圾收集点、地下车库、背街冷巷、绿化带、灌木丛等区域的垃圾杂物;清除路面坑洼积水等各类雨后积水。
个体商户和市民:落实“门前三包”,清除经营场所、房前屋后、天台露台等区域的垃圾杂物和积水,保持沟渠、下水道排水畅通;倾倒花盆托盘、闲置瓶罐、轮胎等各类容器中的积水,搞好居家、商铺环境卫生,打造干净、整洁的生活工作环境。
《通知》强调:各地各部门要通过各种途径加强消杀队伍消杀专业技能培训,确保人人掌握规范消杀方法;推广防蚊灭蚊“七天七招”工作法,做好常态化巩固措施,积极动员单位、家庭开展防蚊灭蚊“1130” 行动。
“七天”工作法:
连续七天不间断在早上7-9时和下午5-7时,在室外采用超低容量喷雾消杀(触杀型、杀成蚊)一天2次,滞留型喷洒消杀(触杀型、杀成蚊)三天1次,下雨后及时补充,下水道投放缓释剂(杀幼虫),消杀过程按照规范严格执行,确保药效。
“七招”工作法:
1.家家户户点蚊香。
倡导市民群众在蚊虫活跃时段和集中消杀时段,于室内安全规范使用合格蚊香、电蚊液或电蚊拍等物理灭蚊工具。
2.家家户户挂蚊帐。
倡导市民群众在睡眠时使用蚊帐,将其与外界环境隔离开,减少与蚊虫接触的机会,从而降低再次被蚊虫叮咬感染病毒的可能性。
3.家家户户装纱窗。
倡导市民群众在家里全面安装、修补纱窗、纱门,确保完好有效,有效隔断蚊虫入侵。
4.家家户户清积水。
倡导市民群众勤清积水,翻盆倒罐,清空花盆底托、闲置容器内的积水;疏通堵塞的阳台地漏、空调排水管;妥善处理瓶罐等可能积水的杂物。
5.家家户户倒垃圾。
倡导市民群众定期打扫卫生,清理家具底部、墙角缝隙、厨房水槽下方、卫生间角落等卫生死角;及时整理室内外杂物(如纸箱、塑料袋等),修剪盆栽枝叶,并清除小型绿化区域的落叶杂草,减少蚊虫藏匿空间。
6.人人出门涂驱蚊水。
倡导市民群众在户外活动时(尤其是清晨、黄昏),主动在裸露皮肤喷涂经认证有效的驱蚊水(含避蚊胺、派卡瑞丁等有效成分)。
7.专业队伍户外消杀。
由专业队伍每天进行一次户外喷药灭蚊,连续七天不间断。
防蚊灭蚊“1130”行动
上班/下班1分钟清积水:倡导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员工,在上班后或下班前,花费1分钟检查并清理本人办公区域及公共区域的小型积水容器。
每周1次卫生大扫除:每周五下午或其他固定时间组织干部职工集中清理责任区内的蚊媒孳生地。
家庭每天3分钟排查孳生地:检查并清除房前屋后、阳台天台的积水点。
积极建设0蚊场所:承办十五运会赛事的酒店、场馆全力推动实现场所无蚊。
基孔肯雅热
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
属于蚊媒传染病
可防可治可控 大通速配
以下人群更易吸引蚊子叮咬
1.二氧化碳排出较多的人
如肺活量大、偏胖人群、新陈代谢相对活跃的孕妇、儿童。
2.汗腺发达、体温较高的人
这类人爱出汗,皮肤表面排泄出带气味的乳酸或其他成分会吸引蚊子。
3.爱化妆的人
因为香水、面霜等花香味的化妆品也可能含有吸引蚊子的化学成分。
4.喜欢穿深色衣服的人
原来,蚊子也有“颜色偏好”。深色衣服由于吸收热量,且符合蚊子的趋暗性,因此更受蚊子“青睐”。
蚊子叮人也看时间表?
白纹伊蚊体黑而有白纹,俗称“花蚊子”或“黑蚊子”,其白天吸血,吸血高峰为6-8点和17-19点。
防蚊驱蚊小妙招
1.个人防护
户外活动,穿浅色长袖衣裤,减少皮肤暴露。在暴露的皮肤及衣物上喷涂驱蚊剂。减少在草丛、竹林、积水等蚊虫孳生地附近长时间停留。
2.环境治理
通过清除积水、翻盆倒罐、清理房前屋后各类垃圾,定期对种养的水生植物勤换水。家中盆景、种养水生植物的容器需5—7天换水1次。
3.物理防治
居住场所可加装纱门、纱窗,室内可使用蚊帐。需要注意的是纱门、纱窗与蚊帐的网眼要足够小,防止蚊虫进入。
4.化学防治
对于居民家庭或宾馆等居室内,可使用市售有合格证、登记证的气雾剂、蚊香等卫生杀虫剂用品进行防蚊灭蚊。
科学防控
守护健康
一起行动起来!
基孔肯雅热是什么?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主要靠伊蚊(就是身上有黑白花纹的“花蚊子”)叮咬传播。
目前在亚洲、非洲、欧洲和美洲等110多个国家已发现基孔肯雅病毒,如今该病借助气候变化与跨国旅行快速扩张版图,我国口岸也持续面临输入风险。
感染了基孔肯雅热有什么症状?
一旦感染基孔肯雅热,那滋味可不好受,身体会出现这些症状:
高烧急袭
患者体温可迅速飙升至39℃甚至40℃以上,体温持续高烧不退,就像身体里有个“小火炉”熊熊燃烧。
剧痛缠身
关节和脊椎出现疼痛、关节肿胀,可伴有全身性肌痛,浑身疼得就像被人使了“酷刑”,特别是手脚的小关节,疼到让人走路都打颤,要知道“基孔肯雅”的含义就是“屈曲如被折断”,描绘了患者因剧痛而弯腰的姿态。
皮疹显现
高烧数天后,过半患者躯干、四肢的伸展侧、手掌和足底出现皮疹,部分患者伴有瘙痒感。
跟登革热症状相似
有小伙伴看到这里可能就产生了一种熟悉的感觉,怎么越说越像我们广东的头号大敌——登革热呢!
是的,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都由伊蚊传播,主要发生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发病初期都有高热、头痛、关节和肌肉疼痛等症状,容易混淆。
不过,二者也是有区别的,基孔肯雅热发热期较短,关节痛更为明显且持续时间较长。
⚠重要提示⚠
1. 感染基孔肯雅热,大多数患者能完全康复,但关节疼痛可能迁延数月甚至数年,影响生活质量。
2. 婴幼儿、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感染后风险更高,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需特别关注。
如何预防基孔肯雅热?
目前没有针对基孔肯雅热的特效抗病毒药物,也无疫苗可预防,所以防蚊灭蚊、避免叮咬是防护的关键。
1. 清除蚊子“老巢”
翻盆倒罐:对于房前屋后、阳台或窗台等露天场地的饮料罐、食品盒、玻璃瓶、水桶、花盆托盘等各种能形成积水的容器,及时清除丢弃或翻倒过来,防止积水。
植物换水:水生植物定期换水洗瓶(每星期至少1次)勿让花盆底盘留有积水。
电器积水:及时清理空调、饮水机托盘等积水。
填平坑洼:填塞竹筒、树洞,废弃轮胎打孔或遮盖防积水。
2. 做好个人防护
在家时安装纱窗纱门,阻挡蚊子进入室内,睡觉时使用蚊帐;
居家发现有成蚊时,可使用市售有合格证号的杀虫气雾剂、蚊香、灭蚊片等卫生杀虫剂、电蚊拍等灭蚊。
在户外活动时,建议穿长袖长裤预防蚊虫叮咬,也可涂抹驱蚊剂,以减少被蚊子叮咬的机会。
⚠特别提醒⚠
从基孔肯雅热流行地区回来后,要做好自身健康监测,若出现发热、关节痛等症状,务必立即就医,并主动告知医生近期旅行史!
英德市融媒体中心
来源:清远头条、广东疾控
编辑:杨楚娴
编审:万山河、侯灵
大通速配
辉煌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