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中
蕉门水道波光粼粼
市民游客或在慢跑散步
或驻足欣赏绿意与水色交融的美景
……
近日,南沙体育馆周边城市空间初步完成从“城市边角”到“城市会客厅”的焕新升级,正式开放后将成为市民游客日常运动、休闲、活动与交流的好去处。
“城市会客厅”的焕新呈现,源自于南沙体育馆周边环境提升工程,据介绍,该项目涵盖滨水角公园、体育馆西北侧市政路人行道、凤亭大道南北两侧市政路人行道(凤凰一桥西至规划横一路)、蕉西路南侧市政路人行道(凤凰一桥至滨水角公园)以及凤凰大道与金象西路之间绿化带等多个区域,整体提升范围约17万平方米。
“滨水景观带沿线长、景观节点多金谷子,原有市政道路及沿江路段的人行道、慢行道、园路破损相对严重,且存在慢行系统断点未能形成环路体系等问题。”项目负责人介绍道。
该滨水景观带涵盖自凤亭大道(规划横一路)至蕉西路(滨水角公园)的市政路人行道和沿江路段,全长约1.5公里。
针对这些问题,项目团队提出“三点一带”提升方案,即重点打造滨水角公园、儿童海洋奇遇乐园和悦动广场等节点,同时拉通生态滨水景观带慢行系统。
如何拉通慢行系统?
团队对沿江路段修缮翻新为人行道和彩色沥青混凝土慢行道;全面修复市政路人行道,增设非机动车道及非机动车停车区;结合园林景观结构新增或修缮蜿蜒园路;全路段实现路口“零高差”并设置无障碍通道,保障婴儿车、轮椅畅行。
同时,依据景观节点及道路分布,在沿江路段、园路及市政路人行道间合理设置出入口,破除慢行断点,最终形成3.3公里生态慢行系统,有效满足市民游客散步、慢跑、骑行等需求。
绿化景观方面,团队采用乔、灌、草相结合的植物配置,打造层次分明、色彩斑斓的绿化景观;选用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的植物品种,打造四季有景、季季不同的景观,在净化空气、调节气候、降低噪声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我喜欢慢行,出出汗、吹吹风,这里比小区要开阔凉爽。”市民罗女士说,入住南沙两年多来,她习惯在小区内、附近公园散步,滨水景观带逐步开放后成为她散步首选地之一,“人行道、慢行道升级后通行顺畅,走起来格外舒服。”
金谷子
为满足市民游客停车需求,项目团队“见缝插针”盘活闲置地块:滨水景观带内设置弧形停车场,提供45个停车位;凤亭大道东侧与金象西路之间的停车场规划66个停车位,两个停车场移交运营后,将融入智慧停车设施实现智能化管理。
滨水景观带停车场
凤亭大道东侧与金象西路间停车场
“此外,我们充分考虑骑行需求。”项目负责人介绍,市政道路旁人行道规范设置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增设5处非机动车停车位及配套设施,将有效解决市民游客停放需求。
走进滨水角公园,公共厕所已初步完成“星级”改造:保留原设计风格的同时,重新划分区域,更新修缮设施,内外新增无障碍通道,并统一加装空调。
“考虑到厕所位于江边户外,夏季易闷热且蚊虫多。经调研市民需求后,增设空调缓解通风散热问题。”项目负责人介绍,滨水景观带共修缮公厕3座,每座间隔约500米,分布均匀合理。
除公厕装空调外,团队还根据“绿化遮挡视线”的反馈,及时调整灌木密度,打造开阔江景视野。这些暖心细节不仅源于项目设计之初的巧思,更得益于施工期间与市民的密切沟通。
“提升工程沿线长,为减少扰民,我们采用分段式围蔽施工,完成一段即开放一段,因此常能听到市民的‘心声’。”项目负责人道。
“你能看出它多少岁吗?”现场,项目负责人指着路灯抛出一个有趣的问题。
原来,沿江路段崭新的路灯皆是“旧物新生”:“我们将原有路灯分批拆卸加工,灯杆重新打磨、喷防腐漆,灯筒则根据照明及防尘需求重新配置安装,组装翻新后使用寿命至少延长10年!”
这种“修旧换新”理念几乎贯穿工程全程——人行道翻新时筛选可重复利用的砖石,能修则修,不能修的拆卸重铺;风雨长廊等凉亭保留主体结构,重新喷氟碳漆改色并清理饰面玻璃……最大限度实现旧物利用,减少资源浪费。
市民李先生感慨:“这里变化太大了,园林绿化有人定期打理,整体风光很好,城市氛围一下子起来了。”
“目前项目已进入收边收口阶段,随着儿童海洋奇遇乐园和滨水角公园的游乐设施、健身器材进场安装、绿化细节完善、标识标牌到位,计划于8月底完成竣工。”项目负责人表示。
如今,该区域不仅是南沙体育馆赛事配套空间,更成为承载市民日常休闲娱乐的“城市会客厅”,将极大改善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为市民游客提供更便利舒适的体验。
同时,完善的配套设施与美观的景观设计,将进一步提升南沙体育馆作为大型赛事、文化活动举办地的吸引力,助力南沙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文体活动新地标。
来源:文明南沙
辉煌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